產業分析

AI取代初級工程師?AWS執行長:「最愚蠢的想法」 籲企業重新思考人才培育策略

科技巨頭高層警告:過度依賴AI將造成人才斷層危機,企業應善用AI工具而非盲目替代人力
標籤:AI

導言

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,AI已展現出足以取代部分工程師工作的能力,但這是否意味著企業應大量裁減初級員工?Amazon Web Services(AWS)執行長Matt Garman日前公開表示, 用AI替代初級員工是「他聽過最愚蠢的想法」 ,引發業界對AI時代人才策略的重新思考。

AI能力邊界:已能承擔部分工程任務

觀察目前AI發展現況,人工智慧確實已具備執行特定工程任務的能力。從撰寫程式碼、生成技術文件到進行單元測試,AI工具在許多原本需要初級工程師處理的工作上展現出相當的效能。

根據AWS內部數據,超過80%的開發人員已在某種程度上使用AI工具,「有時是撰寫單元測試,有時是協助撰寫文件,有時是編寫程式碼,有時則是某種代理工作流程」,Garman在接受AI投資人Matthew Berman訪談時表示。

極端思維的陷阱:過度樂觀與悲觀的危險

然而,AI能力的提升卻與傳統企業人才培訓理念產生衝突,主要源於兩種極端思維:

過度樂觀派認為AI已能完全取代人力,急於裁減初級員工以降低成本。這類企業領導者相信「AI工具可以取代我們公司所有的初級員工」,忽視了AI技術的局限性與人才培育的重要性。

過度悲觀派則完全排斥AI工具,擔心技術衝擊而拒絕導入,錯失提升工作效率的機會。

Garman指出,這兩種極端想法都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:「十年後,當你沒有任何學會東西的人時,這要如何運作?」

人才斷層危機:AI無法彌補的結構性問題

AWS執行長的警告點出了一個深層問題:人才培育的斷層效應。

「我的觀點是,你絕對希望繼續從大學招聘年輕人,教導他們構建軟體、分解問題和思考的正確方法,就像以往一樣,」Garman強調。

這種擔憂並非空穴來風。網路社群討論中,資深工程師指出:「沒有初級員工,你如何培養資深員工?你做不到,只能從外部招聘。」這種依賴外部人才的策略不僅推高成本,更可能造成企業核心技術能力的空洞化。

更重要的是,初級員工往往是「最便宜的員工」且「最熟悉AI工具」。Garman反問:「你為什麼要解雇他們?」這個問題直指當前許多企業決策的矛盾之處。

智慧整合:AI工具導入的正確策略

儘管反對盲目替代人力,但這並不意味著企業應該迴避AI技術。相反地,關鍵在於如何智慧地整合AI工具到現有工作流程中。

四大導入策略

1. 工具輔助定位
將AI視為「力量倍增器」而非替代品,協助員工提升工作效率而非取代他們的角色。

2. 全員能力提升
鼓勵公司內部所有層級員工學習使用AI工具,從資深工程師到初級開發者都應掌握相關技能。

3. 創意應用推廣
超越基礎的協作工具應用,鼓勵員工發掘AI在特定業務場景中的創新用途。

4. 深度工作整合
讓AI深入公司內部實際工作流程,而非僅停留在表面應用,真正發揮加值效益。

重新定義成功指標

Garman也批評了業界常用的AI評估指標。他認為以「AI貢獻的程式碼行數百分比」來衡量價值是「愚蠢的指標」,因為「AI可以撰寫無限多行程式碼,但可能是糟糕的程式碼」。

「很多時候,更少的程式碼行數遠比更多的程式碼行數要好,」他觀察到。這提醒企業應該關注AI帶來的品質提升,而非單純的數量指標。

未來展望:平衡技術與人才的智慧策略

面對AI時代的挑戰,企業需要的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,而是更細緻的平衡策略。正如Garman所建議的教育重點:「如何獨立思考?如何培養解決問題的批判性推理?如何培養創造力?如何培養學習心態,讓你能夠學習做下一件事?」

這場關於AI與人才的辯論,最終指向一個核心議題:在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,企業如何在效率提升與人才培育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。答案可能不在於選邊站,而在於智慧地整合兩者優勢,創造人機協作的新模式。

相關服務推薦

如果你對此議題有興趣,或是需要我們提供你相關協助,可以參考我們的服務

最後更新:2025年8月25日